当千年建筑智慧与蓬勃童心相遇,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?8月16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斗拱研学”文化体验活动在高淳区漆桥街道高岗村的斗拱博物馆热烈开启。来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江苏高淳支队的队员们,化身“智慧领航员”,带领一群充满好奇的孩子们,一步步揭开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斗拱的奥秘。
活动包含了斗拱知识讲解、博物馆实地探秘以及动手实践三大环节。队员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,为学生们系统讲解了斗拱的基本构造、在建筑中的核心作用及其蕴含的惊人抗震原理,将复杂的建筑科学变得通俗易懂。
在斗拱博物馆内,一件件历经时光洗礼的斗拱构件,变成了孩子们感受历史的立体教材。他们仔细观察,聆听讲解,眼神中充满了对古人智慧的惊叹。活动的高潮莫过于充满挑战的手工环节——鲁班锁的拆解与搭建。在队员们指导下,孩子们全神贯注,手指在榫与卯之间巧妙穿梭,实践着古老的拼接技艺。在这一拆一建中,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瞬间“活”了起来,斗拱结构所体现的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和精妙绝伦的工匠精神,深深地印入了他们的心中。整个过程中,孩子们提问不断,互动热烈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
“通过今天的学习,我了解到了斗拱的相关知识,斗拱是中国的乐高,我觉得很有趣!”学生罗艺琪兴奋地分享她的收获。学生彭瑾也感慨道:“今天看到了很多历史悠久的古代房子结构,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的智慧,不用螺丝就能把房子搭建得很牢固。”
孩子们学有所得,陪伴的家长们也感触良多。学生家长韩业凤表示:“很高兴孩子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。学到了知识,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学习的榜样,这能激励他未来更好地学习。”
据本次活动负责人、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江苏高淳支队的杜宣烨介绍:“本次暑期实践计划开展约13场活动,目前已成功举办8场。我们力求让活动面向不同人群,结合不同主题。此次选择斗拱博物馆,就是希望充分利用高岗村的特色资源,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特色建筑,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地引导他们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从而增强文化自信,促进全面发展。”
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地方的文化底蕴相结合,把深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体验,这场研学活动成功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热爱传统文化、探索建筑科学的种子。
(记者:方圆 李婷 编辑:郦慧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