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田间鲜薹到货架商品,一株油菜在高淳玩转“72变”——近日,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食品企业,将甘蓝型油菜薹加工成脱水蔬菜、腌菜等高附加值产品,配合140斤/亩的浓香菜籽油产出,构建起从“春采第一茬”到“秋卖腌制品”的全季产业链。
近日,走进东坝街道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油菜种植基地,抬头望去满目青翠,油菜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长势喜人。几名采摘工人穿行于田埂间采摘油菜薹。一株株鲜嫩欲滴的油菜薹,一掐就断,空气中散发着清甜的气息。合作社今年共种植了油菜3000余亩,与普通油菜薹不同,这种由江苏省农科院选育的特色品种,纤维细腻、口感清甜脆嫩,彻底摆脱了传统油菜薹的苦涩味,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。
自今年1月进入采摘期以来,这里的油菜薹已累计采收近5吨,以每斤2.5-3.5元的批发价,通过冷链物流直供南京市区及高淳本地30余家菜场、餐饮企业。
通过“一株双收”模式,合作社将油菜价值开发到极致——春采菜薹、夏收菜籽。每亩地可采摘菜薹300斤,仅此一项便为每亩增收超800元。而随着3月底菜薹采摘季结束,植株将继续生长,待5月菜籽成熟后,每亩还能产出约400斤油菜籽,可压榨140斤浓香菜籽油。
为延长产业链,合作社正在寻求与其他蔬菜烘干厂商的合作,将尾期菜薹加工成脱水蔬菜,破解鲜菜集中上市导致的损耗难题。与此同时,工人们正将一部分菜薹切段腌制,在恒温发酵池中酿制酸辣开胃的泡菜薹,预计秋季可推向商超渠道。
(记者:马睿群 赵维康,编辑:金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