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区阳江、砖墙等地水系发达,一直以来水产品养殖都是当地重要的富民产业。传统产业如何差异化发展,闯出发展“钱景”,日前记者来到阳江镇胜利圩淳京飞合作社、砖墙镇相北村养殖示范基地,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。
当记者走进淳京飞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千亩稻虾田地,一望无际的水田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亮眼,黄绿色的稻子铺展向远方,进入成熟收割期,工人们正忙着将已经抱卵的母虾挑拣出放回水田育苗。
“稻虾轮作”是淳京飞合作社开发的特色种养模式,从2005年尝试“稻虾轮作”至今,经过多年的摸索,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养殖模式。随着胜利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,合作社抓住机遇,承包了2500亩土地,其中2000亩用于稻虾轮作规模化种养。在这种模式下,水塘虾苗可控,产量有保障,出虾时间基本一致,实现了成本低、产量高、管理高效。
从小面积尝试种养,到大面积“稻虾轮作”,稻田从一两千元一亩的产出增长至七八千元一亩,这其中既是劳动的收获,也是因地制宜谋发展带来的效益。镇农服中心吴玉东告诉记者,胜利圩紧邻水阳江,圩内沟叉纵横,水资源丰富,种水稻再合适不过,稻虾轮作模式既减轻了土地负担,同时龙虾饵料、粪便又可肥田,真正实现了种养良性循环。
乡村振兴,产业振兴是关键。在砖墙镇相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生态化养殖示范基地,采用新的螃蟹青虾套养模式,即将迎来收获期。工人们正在塘口查看螃蟹、青虾生长情况,并及时启动增氧设施。从品种选育到科学化养殖再到尾水达标排放,基地始终坚持高标准示范带动,目前合作社拥有精养塘5200亩,产值3000多万元,带动服务农户1200户。
在合作社示范基地,记者见到了一群年轻的身影。南京农业大学的几位研究生正趁着螃蟹育肥期,研究饲料配比对螃蟹水质、螃蟹口感的影响。今年上半年,该养殖基地成为河蟹产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点,同时加入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。
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也为基地带来了高收益,池塘螃蟹、青虾套养模式相比较之前单品种粗放式养殖每亩增收约2000元。
(记者:方圆 孙圆圆 通讯员:徐丽萍 编辑:赵卓)